目录
- 1,石狮的小学有哪些
- 2,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简介
- 3,石狮市实验小学的介绍
- 4,石狮的小学有哪些
- 5,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介绍
- 6,石狮市实验小学的简介
- 7,石狮的中学有哪些?
- 8,石狮市有哪些中学?
- 9,石狮市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
- 10,泉州最好的小学排名
- 11,泉州小学排名前十名
1,石狮的小学有哪些

石狮市有以下几所小学:
1、第一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一实验小学前身为基督教会于清宣统元年创办的毓龄小学,校址设在现市区新华礼拜堂内。
2,第二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95年秋季,学校地处石狮市南环路中段的狮子山下,校园占地20亩。
3,第三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前身为石狮市曾坑小学,该学校创办于2002年9月。
4,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2年5月正式成立。
5,石狮市宽仁小学,创办于1910年,校园占地18、8亩。
2,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简介
学校以“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做人、善求知、健身心、美情趣、炼劳技、育特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把综合实践活动、软笔书法、各种兴趣小组、大阅读活动等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致力于实施第三实小“园丁工程”和科研兴校战略,建设具有丰富隐性课程的园林式校园环境,努力构建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育人网络,力争于五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的省级示范小学。 石狮第三实验小学每年都会有各种活动: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
3,石狮市实验小学的介绍
石狮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基督教会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毓龄小学。校址设在现市区新华礼拜堂内。民国21年改为泉州培元中学第四分校,&127;分初中、完小二部,学生250人,教师10人,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抗日战争爆发后,泉州培元中学内迁,遂与该校脱钩,复名毓龄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益群小学(原新华小学)并入毓龄小学。
4,石狮的小学有哪些
石狮市有以下几所小学:1、第一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一实验小学前身为基督教会于清宣统元年创办的毓龄小学,校址设在现市区新华礼拜堂内。2,第二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95年秋季,学校地处石狮市南环路中段的狮子山下,校园占地20亩。3,第三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前身为石狮市曾坑小学,该学校创办于2002年9月。4,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2年5月正式成立。5,石狮市宽仁小学,创办于1910年,校园占地18、8亩。
5,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介绍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前身为石狮市曾坑小学,该学校创办于2002年9月。校园占地18亩,建筑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1885人,拥有200M塑胶跑道、人造草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功能舞蹈排练厅、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图书室、阅览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烹饪专用教室等专用教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拥有一直高素质的教室队伍。首任校长董永贵为全国优秀教师。专任教师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有全国省市各级优秀教师28人,占47%。教师群体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立志创业。
6,石狮市实验小学的简介
1952年,爱群小学、鼎新小学又并入,并改名石狮小学,属民办公助性质。1954年,学区建制后,学校收归公办,改名石狮中心小学,&127;学生720人,教师64人。1961年,学生增至1600人,教师增至64人,被列为全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又改称石狮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易名红阳小学、石狮学校三连、新华小学。1979年,恢复学区建制时,又复名石狮中心小学。石狮建市后,学校升格为石狮市实验小学。前身---育龄小学石狮新华地处交通要道,地灵人杰,民风淳朴,自隋唐以来,新华就已创立私塾,文化繁荣,经济发达。1909年2月,牧师许锡慧由晋江金井来到石狮筹办教会学校,推行新学,得到新华乡人的大力支持,故在新华礼拜堂内创办了石狮镇境内第一所新式学堂———育龄小学。虽当时仅有7名学生,但却在石狮开了新式学校之先河。后来,学生不断增多,邻近的大仑、容卿、宽仁等村镇也纷纷把子女送到这里上学。1914年,在教堂后又开办了“毓英女学”,专门招收女孩入学,平时分开教学,逢有集会、活动时,则合二为一。1922年,泉州基督教会也在新华创办了“培元小学”,至1933年,两校与培元小学合并,改名为“培元第四分校”,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新教学楼内(原实验小学老师宿舍,现已拆除,改为绿地)。后因抗战爆发,为躲避战火,各地培元分校纷纷迁往永春蓬壶,育龄小学乃恢复原名,坚持在新华办学,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改名为“石狮小学”。自育龄小学创办之后,当地有识之士深感振兴教育、普及文化的重要性,办学热潮方兴未艾。1932年,在石狮旅菲益群社社长叶秀星及田文真先生的倡议下,在新华又兴办“新华小学”,当时办学经费无着落、校舍设备缺乏,校长蔡悬圃与蔡天从、蔡友全等人一道克服困难,勉强维持。到1935年,新华小学改名为“益群小学”,定校址为新华菜市场(今三落埕),并成立校董会,公推蔡贤贴为董事长,正式任命蔡悬圃为校长,蔡友全为教导主任。校董会每年拨款四百元作为办学经费,至1938年,学生已达500多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侨汇中断,学校办学经费困难,校长蔡悬圃三年不支分文工资,校董姜玉栋还动员其四个弟弟到学校义务任教,泉州黎明学校蔡婉玲等学生也先后来校义务教学。1943年,益群小学与大仑青山小学合并为“自强中心国民学校”,总校设于原益群小学校内,李贤起曾任校长。抗战胜利后,因校址要改办石光中学,自强中心国民学校撤并,原益群小学学生大都转入育龄小学继续就学。 随着益群小学的并入,育龄小学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壮大,办学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声名鹊起,成为石狮境内的首选名校,周边群众纷纷把子女送到育龄小学学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育龄小学的创办和发展,为新华乃至周边地区的子女得以教化、文化得以传承、科学得以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辉煌业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育龄小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2年,育龄小学与爱群小学、鼎新小学合并为“石狮小学”,校址仍设在育龄小学原址上(新华路尾教学楼,现已开辟为绿地),当时为私立公助的性质。1954年,石狮小学改为公办,再次改名为“石狮中心小学”,此时有学生700多人,教师40多人,除开展本校教学活动外,还承担了组织开展石狮镇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1960年,学校“红领巾艺术团”光荣晋京,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业余文艺汇演,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96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要办好的重点小学,并改名为“石狮小学”,不再负担全镇小学的组织和管理。 文革十年,石狮小学也未能幸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学校被迫停课,财产、资料损失殆尽,直至1970年才得以复课,成为“石狮学校”第三连。1972年再次复名为“石狮学校新华小学”。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狮镇成立了石狮镇学区,新华小学恢复“石狮中心小学”的校名。学校针对石狮侨乡的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办学质量得到了各级政府、市民的充分肯定,一大批老师和学生分别获省部级的表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花集体”、“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省教育先进集体”,1988年再次被省教委列为省35所办学有特色的学校,校长许建良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教育等42家媒体先后报道宣传过学校的事迹。1982年,全国总工会把学校定为“工作联络点”。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同志曾莅校视察,并欣然题词。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舍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从1982年起,省地市各级部门拨款资助建校,新华无偿划拨土地,各界乡贤纷纷慷慨解囊,在建校领导组的运作下,共筹资125多万元兴建一栋建筑面积达3236平方米、共28间教室的教学楼。企业家蔡宗彪、蔡天生、蔡自然、蔡宗程贤昆仲秉先父遗愿,捐资20万元兴建“敦荣楼”一栋,乡贤蔡友城、蔡经谦父子捐款3万元兴建校门———尊师门。随后,学校又先后建起了第二教学楼和围墙,学校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和谐发展1988年10月,石狮撤镇建市,实验小学也迎来了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期。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下文将“石狮中心小学”升格为石狮市实验小学。1989年10月,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建校80周年庆祝活动,旅菲新华同乡会组团回乡参加庆典活动,并向学校赠送了一大批教学设备。从1989年到1994年,学校在我市率先制定了《石狮市实验小学内部管理实施方案》,实施了“年段长制”、“校结构工资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提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毕业班质量评比,连续五届名列全市第一。学校再次被授予省“红旗大队”,校刊《幼芽队讯》获全国墙报设计竞赛佳作奖,原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同志来校考察并为学校题写校名。1994年,学校被授予“省文明学校”。1995年起,学校学生数逐年增多,到1997年,学生数达到最高峰的3050名。学校提出“严谨治校、发展特色、全面提高、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达标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建起办公楼、学生食堂楼,铺设60米塑胶跑道,建起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按国家一级标准添置教学设备。2000年,企业家蔡敦岁、蔡经评先生联合捐资20万元为学校建造一条60米长的“文化画廊”。2001年3月,经省教育厅检查验收,实验小学成为石狮市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小学”。这期间,学校还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手拉手’联谊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进入新世纪,学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常规管理,培育校园文化,突显办学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课改和实验的示范辐射作用。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基地校”,学校积极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方式,成绩喜人。2004年2月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验收,被授予省首批“福建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2004年10月,被评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此外,学校还获“泉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校”、“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篮球)校”。 百年校庆2009年,石狮市第一实验小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实验小学一直秉着“普及科学文化、树德育人”的理念,百年奋战栉风沐雨,虽几度易名,历尽沧桑,却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市实验小学的百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石狮教育的发展史。
7,石狮的中学有哪些?

石狮的中学有:石狮一中,石狮三中,石狮八中,石狮石光,石狮华侨等。 石狮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92年,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太平绅士杨孙西先生捐资,石狮市人民政府创建的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地处中国地域面积最小的县级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石狮市市区。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74人,专任教师258人。 其中3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4人,中级教师92人。学校还有省地市各级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55人,各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4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石狮市第一中学
8,石狮市有哪些中学?
石狮的中学有:石狮一中,石狮三中,石狮八中,石狮石光,石狮华侨等。 石狮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92年,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太平绅士杨孙西先生捐资,石狮市人民政府创建的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地处中国地域面积最小的县级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石狮市市区。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74人,专任教师258人。 其中3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4人,中级教师92人。学校还有省地市各级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55人,各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4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石狮市第一中学
9,石狮市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
1952年,爱群小学、鼎新小学又并入,并改名石狮小学,属民办公助性质。1954年,学区建制后,学校收归公办,改名石狮中心小学,。1961年,被列为全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又改称石狮小学。1979年,恢复学区建制时,又复名石狮中心小学。1909年2月,牧师许锡慧由晋江金井来到石狮筹办教会学校,推行新学,得到新华乡人的大力支持,故在新华礼拜堂内创办了石狮镇境内第一所新式学堂———育龄小学。1914年,在教堂后又开办了“毓英女学”,专门招收女孩入学,平时分开教学,逢有集会、活动时,则合二为一。1922年,泉州基督教会也在新华创办了“培元小学”,至1933年,两校与培元小学合并,改名为“培元第四分校”,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新教学楼内(原实验小学老师宿舍,现已拆除,改为绿地)。1932年,在石狮旅菲益群社社长叶秀星及田文真先生的倡议下,在新华又兴办“新华小学”。到1935年,新华小学改名为“益群小学”,定校址为新华菜市场(今三落埕)。1943年,益群小学与大仑青山小学合并为“自强中心国民学校”,总校设于原益群小学校内,李贤起曾任校长。1972年再次复名为“石狮学校新华小学”。1988年10月,石狮撤镇建市,实验小学也迎来了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期。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下文将“石狮中心小学”升格为石狮市实验小学。
10,泉州最好的小学排名
一、泉州小学排名最新排名(前十名): 1、泉州第三实验小学 2、石狮第二实验小学 3、石狮实验小学 4、泉州第八中心小学 5、泉州石鼓中心小学 6、泉州万安中心小学 7、泉州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 8、晋江第二实验小学 9、泉州第四中心小学 10、泉州双阳中心小学 二、泉州部分小学简介 1、石狮第二实验小学简介 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95年秋季,学校地处石狮市南环路中段的狮子山下,校园占地20亩,学校建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宿舍楼3幢,现有40个教学班,教职工125名,学生2390名。 2、石狮实验小学简介 石狮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基督教会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毓龄小学。 校址设在现市区新华礼拜堂内。民国21年改为泉州培元中学第四分校,分初中、完小二部,学生250人,教师10人,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抗日战争爆发后,泉州培元中学内迁,遂与该校脱钩,复名毓龄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益群小学(原新华小学)并入毓龄小学。 3、晋江第二实验小学简介 晋江第二实小创办于1993年8月,坐落在晋江市青阳曾井小区,由旅菲爱国华侨领袖陈永栽先生捐资550万元创建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学校又多方筹资兴建一幢科技楼。校园占地面积2.88万m2,建筑面积17907m2,现有学生3141人,56个教学班,教职工182人,其中本科学历158人,高级教师15人,骨干教师60人,特级教师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
11,泉州小学排名前十名
泉州小学排名如下: 1.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2.泉州实验小学。 3.泉州第二实验小学。 4.全州广金小学。 5.丰泽区实验小学。 6.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7.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8.荔城实验小学。 9.西城区西樵中心小学。 10.鲤城郑桐中心小学。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位于泉州市区东街二郎巷。前身系190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先生来泉州创办的培元学校,1920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共进大同”并捐资办学。 泉州实验小学: 泉州市实验小学是百所《中国名校》之一,是一所教育质量高,师资力量强,环境设备好的实验性、示范性重点小学。学校被评为省教育先进单位、省示范学校、省文明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 泉州实验第二小学: 泉州第二实验小学位于泉州市,是一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泉州市的一所市直小学,位于市区中心的丰泽小区。学校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现有24个班级,教师69人,学生1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