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博客网 > 养生 > 正文
肝肾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肝肾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提示:

肝肾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体内代谢产物的损害,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血流量的异常,导致肾脏血流量的减少和滤过率降低所引起,而其肾脏并无解剖和组织学方面的病变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功能性肾衰竭两方面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常有门脉高压症、脾、大量腹水、黄疸、氮质血症、少尿、低钠血症等。 据资料统计肝硬化晚期约有70%~80%的病人出现氮质血症。肝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如下: (1)早期表现为少尿,继之无尿和出现氮质血症。起病可急骤,也可较为隐袭。 (2)大病人都有大量腹水和黄疸,黄疸可波动很大,最终出现重度腹水和黄疸。 (3)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嗜睡、少尿甚则无尿、血压降低,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对治疗反应差。 (4)半数以上病人可合并出现肝性脑病。 (5)早期尿检查可正常,中后期可有微量蛋白、红白细胞及少量管型,其特点与肾炎所致尿毒症相反。 (6)仅少数肝肾综合征患者对治疗有效,多数持续加重,直至死亡。

肝肾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

肝肾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患者多有诱因存在,最常见的诱因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放腹水、利尿过度、外科手术后、感染、腹泻、应激状态等。 HRS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失代偿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乙醇性肝硬化等),也可见于其他严重肝病,如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重症病毒性肝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妊娠脂肪肝等严重肝实质病变过程中。 但也有部分病人可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生HRS。 (二)发病机制 HRS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导致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肾血管收缩和肾内分流,致使肾血流量(RBF)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从而引起肾功能衰竭。而造成HRS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病环节可能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内毒素血症、血管活性物质及某些激素的失衡等因素有关。 1.全身血容量控制障碍 (1)HRS严重时,会导致有效血浆容量减少,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反射性地引起肾内血管收缩和肾性水钠潴留。如严重肝病时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大量利尿及严重呕吐、腹泻中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急骤降低。 (2)在肝硬化时,容量控制的自稳性异常,容量调节的肝肾反射也发生障碍,通过容量调节的反射机制,引起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醛固酮生成增多,肾小管水、钠重吸收增加,加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造成严重的肾脏水、钠潴留,导致HRS发生。 2.内毒素血症 (1)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可能是严重的肝病患者发生HRS的重要因素。在肝硬化患者出现HRS时,血中及腹水中内毒素的阳性率非常高,而无HRS出现时,内毒素的检测大都为阴性。内毒素可对人体引起发热、血管舒缩障碍、血压降低、补体激活、schwartzman反应,引起DIC,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 (2)严重肝病时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明显增加。肝硬化时,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相对低下,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不能彻底灭活从胃肠道重吸收的内毒素。如合并感染时,此种状况更加严重。 (3)内毒素具有明显的肾脏毒性作用,可引起肾内血管的强烈收缩,肾内血液重新分布,肾皮质血流量减少,RBF及GFR降低,导致少尿和氮质血症。 3.血管活性物质及激素失衡 (1)血管活性物质及某些激素的产生失衡,导致肾内血管收缩。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前列腺素(PG)、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假性神经递质、心房利钠肽(心钠素,ANP)等。 (2)此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可能与HRS的发病有关。抗利尿激素(ADH)升高也与HRS少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其他因素 有报道肝硬化时血中胆红素升高可引起肾血管收缩。门脉高压和腹水形成,可使腹腔内压及肾静脉压力增高,可引起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肝肾综合征】其他相关疾病信息: �6�1 �6�1肝肾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6�1肝肾综合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6�1肝肾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6�1肝肾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6�1肝肾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6�1肝肾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和保健?